后记(十九)平叛援明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记(十九)平叛援明

第(3/3)页

驶着坦克在已经被轰炸得破碎不堪的道路上行驶。

        他目之所及处,到处都是被轰炸过后的城镇,以及流离失所的百姓,还有投降的叛军。

        他们或许身份不同,但他们相同的是他们一个个的都垂头丧气,仿佛失去了什么精神支柱。

        朱靖塵问了问,结果这才知道,东北的军民直到齐军抵达前,都一直坚信武狩帝被吴王挟持,直到齐军抵达,他们才了解了事情经过。

        一个谎言,便让东北数千万百姓的家园被摧毁,许多太平年间的富人,此刻只能衣衫褴褛的向齐军讨要吃食。

        大胆一些的孩子会上前来跟着汽车跑,朱靖塵的总旗官瞧见这一幕,也不吝啬的打开了自己的饼干罐头,将罐头和饼干送给了他们。

        朱靖塵问他为什么,总旗官则是说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听到这话,朱靖塵沉默了许久,直到不久之后观察兵吹响了口哨,并喊出了“敌机”的话,朱靖塵才连忙驾驶坦克停下。

        伍长将坦克上的高射机枪对准了空中的侦察机,与其它坦克一同开火。

        叛军的侦察机被击落,朱靖塵他们这一伍被派去查看情况。

        只是等他们抵达时,侦察机和里面的飞行员已经被火海所吞没,柴油味和肉香味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

        讽刺的是,飞机的机身上还印刷着“拨乱发正”四个字。

        恐怕这名飞行员直到死都不知道,真正的叛军其实是他们。

        怀揣着沉重的心情,朱靖塵使用无线电台汇报了情况之后便返回大部队,继续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武狩十三年(1765)八月二十七日,朱靖塵他们抵达战场前线,所看到的是停靠在辽阳城外的一排排“虎式坦克”。

        作为一名驾驶“豹式坦克”的驾驶员,朱靖塵十分羡慕能驾驶“虎式坦克”的士兵,因此他与休息的士兵攀谈了起来。

        在交谈之后他才知道,昨日齐军轰炸机群已经将沈阳、辽阳的防空体系彻底轰炸一遍。

        然后轰炸机又将大量的《齐国报》撒在了两地,大量叛军直到现在才知道他们才是叛军。

        因此当坦克集群抵达辽阳城后,辽阳城内军民就全部投降了。

        如果不是没有了柴油,他们恐怕已经和装甲集群部队打到沈阳城下了。

        听到这则消息,朱靖塵有些唏嘘。

        八月三十日,齐军毫无障碍的收复沈阳。

        之后,远征军一分为二,十营三万人继续向北收复东海、漠东、北山、单于等省,其余七万远征军则是走辽西走廊,由北向南全歼盘踞在辽西走廊的二十万叛军。

        七万打二十万,听到这串唬人的数据时,朱靖塵心里十分的紧张。

        他自登陆大明以来,还没有打过一场硬仗,因此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九月初三,朱靖塵跟随大军抵达锦州,而这里盘踞着三万叛军。

        锦州守将李锦认为齐军远道而来,难以长久作战,因此他决定对齐军暂取守势,牵制齐国远征军不能迅速北上,以利巩固叛军在北山,东海的统治,支撑战局不出错。

        面对他的防守态势,齐世子朱仲杙下令全军侦察机、轰炸机出击。

        九月初五,二十架侦查机出现在锦州上空,在发现城内防空地点后迅速上报,齐军火炮集群对城内防空阵地发起炮击。

        正午,锦州城内防空体系已经崩溃,二百架轰炸机出现在锦州上空,对锦州投下了大量的《齐国报》。

        李锦见状,知道大势已去,随即饮弹自尽。

        半个时辰后,锦州三万守军投降,而齐军也一直用这种方法来收复辽西走廊的一座座城池,无往不利。

        说到底,朱简焕所仗的就是大明没有废太子的战绩和百姓对大明制度的信任。

        一旦他的谎言被揭穿,肯为他卖命的人便会少之又少。

        九月初十,当朱靖塵登上残破的山海关,辽西走廊全境收复。

        剩下的三个月里,齐军如法炮制的收复了一个个地方,将朱简焕的谎言无情揭开。

        冬月十五,朱简焕在北山的奴儿干海投海自尽,北军都督张炳忠、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常宫、东宫李黄来等人饮弹自尽。

        至此,为期两年半的“武狩内战”宣告结束。

        这场全面内战中,叛军伤亡人数二十七万三千余人,投降人数七十六万余人,明军伤亡人数接近二十万。

        齐军参战十万人,伤亡一千六百余人。

        战争波及了两京十六省,牵扯三亿四千余万平民。

        在战争中,约有四百余万百姓死于战火,另有一亿三千余万人成为难民。

        在战后第三年,首辅李子任所撰写的《武狩之变本末》结尾,他估计这场战争直接给大明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一千五百万人。

        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他估计内战及之后三年的人口损失总数应在两千万人以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六十亿明两以上。

        在李子任自己的日记中,他在战后回忆说:“如果万岁能提前让齐国参战,抢夺制空权,揭露逆太子的谎言,或许这场内战将会在三个月内平定,所波及的百姓不会超过一千万人。”

        “由于万岁和朝廷的判断失误,导致了叛军窃取军备院密库,从而赢得了生产秘密军备的时间,导致中期我军辽沈战役受挫。”

        除了李子任的回忆,民间许多平民也自己记载了大量关于这场内战的经过。

        以平民的视角来说,华北与东北的大量百姓所看到的都是战火纷飞和人性的丑恶,因此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作家。

        但不管如何描写,许多作家都认为在这场内战中,武狩帝做的最错的举动就是第一次拒绝齐国下场。

        这个举动,导致了东北军民认为武狩帝确实被吴王挟持,因为此前大明从未拒绝过齐国主动提出的一些平叛请求,直接导致了东北军民死伤惨重。

        战后第四年,根据户部统计,华北与东北的两亿四千余万人口仅存不到一亿六千万,大部分人口迁移到了海外或者河中、泰西、波斯等地。

        尽管这极大充实了大明在西陲和海外的人口,但却给东北百姓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

        在国史官的笔下,这场内战也被称为“武狩之变”。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