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十八)武狩内战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

第(3/3)页

上直六万兵马北伐。

        西军都督岳濬率军进攻天竺四省,北军都督孙廷均领北军六万向山西、四川进攻。

        南军都督罗辅与其子罗昀分别守卫天竺、长江、湘江防线,东军都督张炳忠率军防守漠北、陕西、北直隶防线。

        同时,朱简焕命人不断在军备密库爆破墙体,试图从中取出大明历代先帝库存的先进武器。

        诸藩眼看战事开打,印度厮当的秦、周、蜀、晋、赵等大藩纷纷上奏,请出兵策应北军与西军,但武狩帝担心诸藩会趁机在天竺四省培植自己的力量,因此不予批准。

        九月初十,北军都督孙廷均率军入川,攻下剑门关,绵阳及成都、重庆一带的守军见状立即投降。

        同时,由于西军都督岳濬之父为前任南军都督岳钟琪,因此天竺四省之兵大多不抵抗式投降,但很快被防守在西线的罗昀镇压。

        九月十五,李守弼率装甲卡车突入门头沟,但被门头沟左右山上的炮群击退。

        九月十七,东军都督张炳忠抽调东北兵马尽数入北直隶,李守弼被击退至保定。

        海军由于没有足够的装甲卡车,因此无法向北京进攻。

        九月二十五,齐王朱伯沐向西安发送电报,希望让齐国下场,及时收复门头沟,但武狩帝不允。

        得知武狩帝不允齐国参战的消息,首辅李子任连番上疏请求武狩帝批准齐国出兵,吴王朱简炡亦上疏赞同。

        然而遭遇长子背叛的武狩帝此刻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执意要凭借大明自己的力量来平叛。

        时间进入十月,双方各自的力量严重不足,大明尚可以以“平叛”的名义募兵,但叛军却已经开始靠高额军饷来进行征兵。

        西军与北军在中原的装甲车、火炮严重不足,而上直又有三分之一参与反叛,因此战线一直僵持在居庸关、保定、天津、固安、太原一带。

        除此之外,伴随着东军都督张炳忠率领大规模装甲卡车出现在河套平原,北军只能依托长城与陕北高原被动防守。

        西南的岳濬虽然率军突入印度厮当,但南军副都督罗昀却与他在恒河交界处僵持,一时间难分胜负,双方都让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

        腊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扩军,明军扩军至九十二万,叛军扩军至八十三万,各地军械局之中的军械被双方挥霍殆尽,大明历代先帝积攒的数亿两积蓄也被挥霍大半。

        武狩十二年正月初五,叛军打开军备院密库,大量未曾见过的军械和存放其中的资料及生产线被搬运出。

        得知军备院密库被打开,武狩帝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北京。

        二月初五,明军北线战场发动“华北战役”,二十四万明军在秦国公李守弼的指挥下向北京进攻,叛军上直都督李黄来指挥十五万叛军防守。

        起先明军数次向房山、固安、通州等地发起攻击,叛军节节败退,北京第一道防线被突破。

        二月十二,朱简焕紧急调张炳忠及其麾下十二万叛军从河套回援北京。

        二月十七日,明军夺回门头沟,然而里面的诸多学士及所有物资均被朱简焕运往沈阳军械局。

        三月初一,朱简焕在张炳忠的建议下决定放弃北京地区,撤回沈阳,以战略纵深换取时间。

        四月十五,明军取得华北战役的胜利,收复北直隶除山海关外全境,并剿灭盘踞在山东的四万叛军。

        远在西安的武狩帝得到消息,当即高兴的嘉赏参战诸多将领,全军将士每人犒赏五十明两。

        五月初二,北军都督孙廷均收复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并向两广及云南进攻。

        罗辅眼看局势不妙,当即带领广州、昆明两大军械局的诸多军械撤往麓川,布置重兵在粤北、云南等地与孙廷均僵持。

        期间,南军内部起义不断,但均被罗辅父子派兵镇压。

        七月,在简单的休整了三个月后,武狩帝决定发动“东北战役”,决心收复东北,并同时发动“平南战役”,誓要在一年内平定叛军。

        这样的气魄让诸藩与欧洲诸国皆震,毕竟在眼下这个时代,想要一口气发动两场数十万人的战役,还真的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

        八月初二,西军都督岳濬率军攻破南军的恒河防线,同时北军孙廷均也攻破粤北防线,艰难光复两广。

        八月初十,海军登陆交趾,地形狭窄的交趾难以防御舰炮,加上交趾南军心怀大明,因此在海军登陆之初便全省投降。

        至八月十五,南方叛军仅有云南、麓川两省之地,军队不足二十万人。

        武狩帝闻捷报大喜,复孙家爵位,册封孙廷均为代国公,同时册封岳濬为蜀国公。

        同时间,秦国公李守弼率三十万明军向东北发起进攻,张炳忠则是因为明军掌握制海权而选择放弃沿海城镇,将战役的重点放在了辽阳、沈阳。

        因此,当东北战役开始后不久,辽沈保卫战便正式打响。

        三十万明军直扑拥有二十三万人防守的辽沈地区,双方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战从同年八月打到腊月,明军许多士兵因为东北的严寒而伤亡退役,大量百姓死于战火之中,因此这一战又被称为“辽沈绞肉机”。

        至武狩十三年三月,明军才堪堪攻陷辽阳,向沈阳发起包围。

        此时,北伐明军仅有二十三万,而北方叛军仅存十五万人,其中九万为新卒。

        四月初二,沈阳保卫战打响。

        在战前,明军军中上至将领、下至民夫,似乎都认为平叛即将结束。

        然而,当四月初二正午明军发动攻势的时候,三十辆装备沉重装甲,有着长长炮管的怪物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紧随其后的,是十余架从北方飞来黑色大鸟。

        当黑色大鸟飞至明军上空,并投下一枚枚黑色炸弹时,橘红色的火光在战场上绽放……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