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一千万!_鹰掠九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一十三章 一千万!

第(2/3)页

……给个机会吧,这个方案非常激进,看看能不能成,成了固然好,不成就当是在前掠翼领域的实验探索,目前对前掠翼领域研究止步于气动弹性发散,深层次是否还有未曾发现的好东西可挖并不知道,借助这个机会好了。”

  机会。

  杨威想要给左雪一个机会,或者说给电脑屏幕中的Z-2五代机一个机会。

  无垂尾可变前掠翼,这是比纯前掠翼设计还要激进的气动布局方案,却总体符合五代机性能要求指标。

  前掠翼气动布局的优势主要在于高升阻比、高机动性和控制稳定性,适合亚跨音速阶段飞行,完全克服翼尖失速问题,气动效率极高。

  在亚跨音速阶段,前掠翼设计几乎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赋予战机前所未有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然而,有得必有失。

  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激波阻力令前掠翼超音速机动性能大幅下降,综合表现却远不及后掠翼。

  用一句话总结,飞行速度越快,前掠翼机动性能越低。

  超音速飞行尚且如此,更别谈高超音速阶段。

  在高超音速领域,有一个与航空常识完全相反的情况——亚跨音速和超音速视激波为头等大敌,尽可能推迟激波产生,而高超音速却需要激波阻力的帮助。

  乘波体。

  什么叫乘波体?

  骑乘于激波之上的飞行器。

  前掠翼,根本不符合高超音速飞行的要求,如果强行推进,那就只能机毁人亡。

  不过,左雪提出的无垂尾可变前掠翼气动布局方案,有效弥补前掠翼气动布局在超音速飞行和高超音速飞行之中存在的缺陷。

  亚跨音速阶段,掠角最大,拥有超高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超音速飞行阶段,掠角减小,降低飞行激波阻力,实现超音速飞行。

  高超音速阶段,掠角完全归零,机翼收拢,同机体巧妙形成菱形乘波体,利用激波阻力实现6马赫飞行速度的高超音速巡航。

  在杨威看来,左雪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