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打仗的原因_大明新世纪:赤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44:打仗的原因

第(1/3)页

  “你们这群笨蛋,简直就像是三辈子没出过村的农民。”有一位在下铺看书的年轻士兵合上书悠悠的说道。

  “俺家本来就是,一辈子种庄稼,抱着那三亩地过日子。你说俺是农民,俺还高兴嘞。”有士兵哈哈大笑的说道。

  “高材生,你跟我们讲讲为什么打仗吧?”那位看起来格外壮的士兵对下铺的那位年轻士兵打趣说道。

  炎明帝国的兵役制度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普遍义务兵,接受帝国的征召,然后被分到帝国的各个边疆、各个驻扎区进行军事训练,表现好的可能会被选去当内地的精锐部队,表现差的则可能会被送去一些穷山恶水的地方去和当地刁民斗智斗勇。一般来说帝国的普遍兵役制是半强制性质的,某某省某某府某某县都有具体的指标,指标数量必须完成,但是人可以是随意选择。多都是以抽签的方式选出来去当兵,当然,你要是自愿也行,帝国会给一点额外的补偿奖励。要是你抽中了但是不想去倒也可以,交钱,交钱就给你延缓三年,你就不用去当大头兵了。

  这种普遍义务兵占据着帝国部队来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基本上都是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计划着来当五年就赶紧回家,领着退役金回去买上两三亩地,又或者是回去盘个店铺开个小店,给儿子娶个媳妇,或者是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反正每天虽然说吃的差了些,但是最起码不至于说饿死或者饿够呛。每个月虽然说也就只有十块钱,但是攒一攒多少也能攒不少,还是能够生活的。当然,要是被发配去升阳之类的地方那就比较难说了。

  再者就是选拔兵,帝国的教育系统虽然说很健全,但是因为教育费等多项原因,即使是家里有条件负担其读书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也都是读到国中国高就辍学不再念书,或者去厂里谋求一个好差事,又或者是干一些好一些的工作以期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