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鬼子的逃亡之路_永不解封的档案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三章 鬼子的逃亡之路

第(1/3)页

  外界纷扰的目光和无数的关注,对于正在催促着鬼子们修建工事的第四大队中井达也大队长来说:

  一切都是浮云!

  它现在想的只是怎么样能够在这里守到天黑。

  第三大队竹中谅太大队长带着本大队最后的那些鬼子,也做着同样的工作。

  想的同样都是怎么样能够在这里守到天黑。

  这是两个大队长,第一次这样的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

  两个大队长指挥着的队伍,现在足足有近七百个鬼子。

  这支队伍,除了没有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重机枪外,其余的装备还是有的。

  这两个大队长四目相对,面色严肃。

  它们当然清楚现在的形势。

  赤柴八重藏联队长下达的命令,有点像是无法完全的任务。

  两个大队长手下这回有六百多个鬼子,它们也没有把整个队伍全部投入到第一线防御。

  现在它们把队伍整合了一下,建立一个三段式的防御阵地。

  阵地就在沿着道路展开。

  十分钟后,顾修明团长已经看到了前面这些鬼子的阵地。

  这一回鬼子数量多,它们先是集中力量把最前沿的工事修得尽量完善一些。

  顾修明团长看到的就是鬼子匍匐在工事里面,黑洞洞的枪口向着自己这边。

  这种没有什么考虑的:“一连、二连正面进攻,三连、四连到左侧进攻,五连六连到右侧进攻。

  其余各连绕开鬼子阻击阵地,七连、八连从鬼子背后进攻。

  剩下四个连继续追上去,不要追掉了。”

  跟在一团后面的二团长华德泽,只是跟顾修明点了一下头,带着队伍绕开拦在前面的鬼子阵地,直接走了。

  他们直接走了,就在几百个鬼子的目送中。

  第四大队中井达也大队长看着追上来的国军士兵,就这么扬长而去。

  它的心如刀绞:兵力不足,火力不足,战斗力不足。

  就只能够承受这样的羞辱。

  若是在往常,它一定会派出一个中队。

  是的仅仅一个中队,应该就能够把那支队伍拖住,甚至击溃的。

  但是今日不同往常,它手里的兵力不多,最关键的是重武器一件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今天它们在这里的鬼子。

  就算是应对正面进攻的国军士兵,都有些应接不睱了。

  这可怎么办啊?一连长封锐利当然不会理睬中井达也大队这些鬼子们是怎么想的。

  对一连、二连来说,鬼子越弱才越好。

  反正这些鬼子都是要从坏鬼子变成好鬼子的。

  一连的小车,一直向前推进着。

  在他们后面,两个连的迫击炮,步兵炮都在对着拦路的鬼子轰炸。

  阵内太一是鬼子的机枪手,往常的时候,它的重要性根本不怎么明显。

  因为队伍里面还有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这样的重火力在。

  今天它手上的这挺轻机枪,就成了整个中队最重要的火力了。

  中队长亲自安排了它这挺机枪的位置。

  并且还在它周围多安排了五个替补射手。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五个替补射手,这不是说自己这挺机枪会死很多鬼子?

  阵内太一机枪手看着对面的国军推着小车,已经冲到了阵地前面二百米。

  再也不能够沉默,它开枪了。

  轻机枪刚刚开火,就打得对面的小车溅射出来成串的火星。

  也立刻吸引到了对比方的注意。

  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都像是嗅到了血腥味道的鲨鱼,全都向着阵内太一这挺机枪攻击。

  阵内太一受到这样的重视,实在有些受宠若惊。

  它和它身边不远处的几个替补射手,就在这样的重视当中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这样还没有完,步兵炮还把它的这挺炸飞出去好几米远。

  看着完全变形的枪管,中井达也大队长叹了一口气。

  整个阻击阵地上一共也只有五挺这样的机枪。

  战斗刚刚才开始,已经损失了一挺。

  接下来的战斗要怎么打哟?

  它看出来了,攻击自己的国军应该是一个团。

  不过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国军各派了两个连进攻。

  火力是拼不过国军的了。

  中井达也大队长现在已经没有想着在火力上跟国军比拼。

  它命令:“全体都有,上剌刀!”

  白刃战!

  只有白刃战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虽然人数上中井达也认为自己这边少一些。

  但是它相信:以一抵二,自己的胜算至少占了七成。

  鬼子们在轻机枪被重点针对后。

  剩下还有的几挺机枪索性不开火了。

  所有的鬼子们都憋着气,准备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好好地跟国军士兵们轻量一番。

  封锐利连长看着守阵地的鬼子,反击突然不热烈了。

  枪也打得有气无力的。

  他笑了!

  这样的战术,是特种旅最常用的战术。

  有意减少开枪,甚至不开枪,引诱鬼子到阵地前面炸一波,再冲出阵地来白刃战。

  封锐利大声命令:“前面小心察看,防备鬼子的地雷。”

  他还以为鬼子埋设了地雷,这是在等着自己上当呢。

  接着他又命令:“所有人冲到鬼子阵地前面五十米的时候,

  把手榴弹全部扔出去。

  炸那些鬼子。”

  这是为了尽量不被鬼子可能埋设的地雷伤到。

  中井达也大队长看着国军冲上来了,心头开始紧张。

  看着前面那些国军士兵已经冲过了一百米,突破到了五十米。

  再前往二十米,它就可以命令鬼子们发起反冲锋了。

  许多鬼子们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冲上来的国军士兵。

  突然,前来进攻的国军变了节奏,六辆小推车停下来。

  黑压压的一片手雷扔过来。

  这些手雷全部扔进了鬼子战壕里。

  爆炸声此起彼伏。

  完全没有防备的鬼子们,它们都蹲在战壕里面,准备着冲锋的。

  被出其不意的手榴弹给炸得伤亡惨重。

  躲又无处躲,逃又无处逃。

  并且它们连反应过来的时候都没有。

  手雷一扔,六辆小推车的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几秒钟就冲过了三十米,安全!

  封锐利他们跟在后面的士兵们,立刻绕过土坦克。

  冲进鬼子的战壕里面。

  中井达也大队长的战略目的达成了。

  它们梦寐以求的白刃战开始了。

  竹中谅太大队长指挥着鬼子原本是在第三梯队防御的。

  但是它们这个阵地不大,已经被国军包围。

  竹中谅太大队长的指挥办法跟中井达也大队长一样。

  都是准备着跟冲上来的国军拼刺刀。

  原本它们是第三梯队,是给最前面的中井达也大队做预备队的。

  只是因为对面的国军太多,竟然直接把它们包围了。

  一下子让鬼子再没有前线、后方。

  小野寺骏一上士,紧张地端起步枪。

  刚刚它上刺刀的时候,手已经在颤抖。

  这是它参加帝国军队以来,第一回从心底里面感觉到害怕。

  小野寺骏一上士这些年来,已经参加过无数次的战斗。

  无数次的战斗当中,也有过不顺利的时候。

  但是无论以前的战斗多么的艰难,它从来没有害怕过。

  “为什么这一次我会害怕?”小野寺骏一上士扪心自问。

  它的目光绝望地看着已经冲到近处的国军士兵。

  “是因为这一次的兵力悬殊吗?”它自问道。

  不是!

  曾经有一次,它们这个中队,在东北的时候跟一支抗战联军作战。

  现在小野寺骏一上士还能够记起来,黑山白雪之间,无数人抗战联军士兵从田野上,从山林里冲出来。

  人数比今天这些国军还要多上两倍。

  那一次,它和它们整个中队的鬼子们都没有害怕。

  并且还坚持着等到了援军,把那些埋伏它们的抗战联军士兵击溃了的。

  小野寺骏一上士的想法只能够到这里了。

  对面的国军扔出来一颗颗的手雷。

  手雷在半空中爆炸,挨着小野寺骏一上士的鬼子,有三个都被炸伤。

  “是因为这一支国军太狡猾了吗?”

  ……

  侥幸没有受伤的小野寺骏一上士赶紧把身体倦缩得更小心一些。

  它要准备着迎接国军的第二轮手雷轰炸。

  让它和所有鬼子都没有想到的是:对面的国军明明有手雷还可以继续扔的。

  但是他们却直接冲上来了。

  明明可以直接用手雷把鬼子炸得溃不成军的,一团各个连长们都选择了冲上去白刃战。

  顾修明团长和各个连长们当然清楚:今天的阵地上,鬼子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了打击。

  这些活着的鬼子已经没有了曾经的傲气,也没有曾经的士气。

  并且手雷轰炸一波后,又让这些鬼子们减员不少。

  剩下不多的鬼子,正好用来给新加入鲁南支队的新兵们用来练手。

  战士就是要在战场上见血:特别是用敌人的血,洗涮自己的刺刀。

  这才是最能够提升战士们勇气和荣誉的事情。

  中井达也大队长看着自己手下已经减员快到一半的鬼子。

  这样的白刃战,好像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样。

  特别是当它看到对面的国军在扔出来一波手雷后,立刻发起了冲锋。

  上来跟自己的队伍拼刺刀,这用意也太明显了。

  他们怕直接拼刺刀伤亡太大,所以扔出手雷来,让自己这边减员一些。

  这才敢前来白刃战!

  中井达也大队长心里并没有被人重视后的喜悦。

  它心中只有无尽的愤慨:

  你们太狡猾了!

  你们不讲武德!

  如果这场战斗有裁判,它一定会让裁判站出来评评理:

  原本就在数量上明显劣势的鬼子,现在数量更少了一些。

  中井达也大队长只能够给还能够站起来的鬼子打气:

  “你们是帝国的勇士,你们受过帝国多年的培养。

  你们是最勇敢的士兵,你们是最强大的武士。

  冲上去,杀死他们!”

  中井达也还在给鬼子们鼓劲的时候,双方就已经拼杀在一起了。

  对于侵略者,迎接它们的只有步枪和猎刀。

  林凡无论是在特种旅还是对鲁南支队的士兵们讲话的时候,说的都是:

  “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无论这方法有多么的无耻,有多么的不人道。

  无论这方法有多么的说不出口,只要能够把鬼子弄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