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奉命撤离_永不解封的档案无错字完整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奉命撤离

第(1/3)页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九日,上海苏州河畔:

  这场缘起于日本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土师拓真的一纸声明。

  引发出来的世界关注的战斗,没有在他意料之中的三个小时结束。

  不过他意料之中的大胜,倒确实是有的。

  只不过赢得胜利的主角不是土师拓真的上海海军陆战队。

  而是驻守四行仓库的五四二团。

  土师拓真率领的日本上海海军陆战队中,六千士兵永远地回到了天照大神的怀抱。

  剩下的二千士兵,再也鼓不起斗志。

  全世界的记者,在这一天都看到了一个永远不可磨灭的画面:两辆坦克,几十个国军士兵,追杀着上千的日本士兵。

  这一天,世界的焦点都在这里。

  只是让所有人都惊掉眼球的是:驻守四行仓库的五四二团,明明可以趁着日本上海海军陆战队的大败,撤出四行仓库。

  撤出上海市区的。

  可是他们竟然没有撤离,还是回到了四行仓库。

  然后又继续把那四行仓库外围,已经被两次被打爆过了的外围工事继续修筑起来。

  卡在北墙上的那辆坦克也被士兵们想办法拖了出来。

  就在原地稍稍突出,修建了一个堡垒,用来防御四行仓库的北墙。

  背面进攻队伍中,最后那辆被撞断了履带的坦克,也被接上履带,开回了四行仓库。

  其余的那些坦克,被林凡命令装上炸药,完全炸毁。

  林凡的原话是:“要让鬼子们从这些坦克上面找不到一件可以使用的零件!”

  这一天整个上海的市民们都在狂欢,苏州河南岸的鞭炮声,从下午开始一直响到了晚上。

  下午四点过的时候,就在四行仓库正对着的苏州河南岸,有一大群人正在忙碌着搭建台子。

  林凡看着对面那些人的忙碌,不知道他们是在做些什么?

  倒是吴小宝非常机灵地说道:“连长!他们是在搭戏台呢。

  我在家的时候,见过王保长给他爹过八十大寿,请戏班子来。

  就是这样搭台子的。”

  原来这是有人要在对面唱戏,给四行仓库的这些官兵们看的。

  今天上午这一战,三连伤亡惨重,全连一百三十七人,伤亡六十七。

  他们已经无法再驻守四行仓库外围工事。

  机枪连原本也就只有三十九人,今天也伤亡十三人。

  谢晋元安排特种连接守防线。

  林凡带着特种连,一半士兵跟着五四二团士兵们一起修复工事、暗堡。

  有了这些天的经验,这一次的工事暗堡修建得比前几次更加合理科学。

  每个工事与暗堡之间,互相掩护。

  每个暗堡的前面,至少都有自己这面两个以上的火力点可以支援。

  这样的设计就能够避免鬼子爆破手冲上来的时候,躲藏在死角位置,无法打击他们的局面。

  如果那些鬼子直接以命换炸开暗堡,也能够在他们还没有冲到暗堡的时候阻拦下来。

  按照林凡原本的设计,这种阻拦是由四行仓库楼顶上面的士兵进行的。

  实际上林凡高估了这些士兵的素质,高估了这些士兵们的枪法。

  通过这几天的战斗,他才发现:不只是自己临时收编的这个特种连的士兵枪法稀烂,五四二团里面的这些正规军的枪法也是同样的差。

  大家都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

  这就让林凡原本计划的立刻防御计划实际上完全起不了作用。

  楼顶上面的士兵,只能够对进攻的鬼子进行远程火力压制。

  想要让他们把鬼子放近些,做精准打击,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也让林凡深刻理解了:一切还是要从实事出发,从实际出发。

  计划再好,也要接地气。

  自己的计划,全都是按照后世普通士兵来制定的。

  不要说后世自己所有的特种部队,每个士兵的实弹射击数量是不受限的。

  就算是普通的野战部队,每个士兵每年的实弹射击数量也是上千发。

  这几天他打听到的这些士兵们,战前就没有一个人士兵打过上百发子弹。

  有些人连一发实弹都没有打过,是上了战场后,才学会了打枪。

  这样的士兵,完全就是新兵。

  因此今天的工事修筑林凡又改变了一点点。

  对于这些工事的修建,五四二团从团长到士兵,全都努力做事,不出意见。

  在他们的眼里,林凡设计的这些工事,已经是最好的了。

  如果不好:他们这些天也不会仅仅伤亡不到一百五十,就杀死鬼子八千多。

  所有的官兵心里都知道,歼灭八千鬼子的功劳,一半都要算到林凡身上。

  只是林凡和他的特种连士兵们太低调了,这些天的记者采访。

  他们就从来没有露过一次脸。

  到现在,全国都有报道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报道。

  却没有一句提到林凡和特种连的。

  驻守四行仓库的连级以上军官的名字,这些日子里面,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林凡这个功劳最大的连长,却还是无名!

  这正是林凡追求的!

  善战者无名!

  特种连接防外围工事,一半士兵开始擦拭枪械,按照林凡的要求,所有人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