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为君谋画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章 为君谋画

第(1/3)页

李丹为皇帝全面分析漠南、漠北情势,直讲了大半个时辰,连香玉的事情都汇报了,当然也包括香玉供述曾去请托过几位朝臣的事情。

    赵拓当然听了直咬牙。但令李丹欣慰的是皇帝没有打算兴大狱的念头,而是忍了下来,询问他先从何处入手,怎样应对这次克尔各的大规模入侵。

    其实李丹心里同意汪有年的说法,白灾和旱灾两者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且即便发生旱灾,是不是整个草原全受灾,还是部分受灾,或大家受灾程度有所不同?

    这点值得商榷,需要进行广泛考察和综合评价后才能得出结论。而现在这样广泛流传大灾的话题,更像是某种人为推动的传播。

    “旱灾不可怕,人灾才是没救的!”李丹说:“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管理容易发生人心慌乱,牧民缺乏防御措施、家庭经济形式过于简单,对资源依赖过大。

    如果统治者事前准备、事中善加引导、事后及时赈济,那么就可以对灾害产生一定的抵御能力。这点,臣愿意同自己的幕僚商议个办法,然后列出详细条陈请陛下过目。

    不过就算真的发生灾害,到夏天也还有两个月时间可供准备。

    克尔各的马蹄却不会停,他们定是计算着在人心最慌的时候发动最猛的攻击,用最小代价实现目标。”

    李丹说:“所以臣建议陛下两手一起抓,既要为牧民渡过难关提供必要帮助,同时开始做军事准备。

    首先让边军要立即停止对鲁颜、色延和辉发三部的攻击和屠杀,陛下要正告将领们朝廷正在与漠南各部商谈归顺和进贡事宜,谁破坏了这个大局要承担责任。

    其次,东线辽西都司在阻止鲁颜等部无序进入辽西的同时,积极准备大规模会战,防止克尔各利用鲁颜、色延内部混乱发动进攻。

    最后,蓟镇、顺天府要有效引导牧民避灾,坚决阻止各军事隘口遭受惊慌失措的牧民的冲击,防止某些首领对牧民挑唆、煽动。

    而宣府方向则做好对乌拉、辉发部的接济、赈济准备。

    这样,依照各部对朝廷的恭顺态度不同,各镇、府的对应方式、程度也不同,让漠南诸部都知晓恭顺才能带来朝廷的帮助,否则只会引起更多损失!

    臣建议:朝廷作出规范化的规定,允许漠南各部以牲畜活体、筋角料、牲畜堆肥、皮毛等物资向边关换取口粮、药品、饲料、种子、布匹、豆料及盐巴。

    这是种变相的以工代赈,还有种真正的以工代赈是让他们的劳力来协助修路、建桥、修筑等等,通过这些换取自己和家人的食物。

    还要向各镇、卫派出监察御史甚至观政监察御史,监督上述标准的执行。

    至于军事上,首先是陛下和内阁诸公就容纳漠南、主力打击克尔各的战略达成共识。然后取得武人集团的支持,做好选将的工作。最后是调集兵力设伏。

….

    用软硬两手应对漠南各部,用严厉的军事手段挫败克尔各,甚至让他遭受尽可能大的损失,这是臣为陛下谋画的最核心的方略。”

    赵拓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问:“卿可知谁能为大将者?”

    李丹摇头:“臣刚来京师,对人事上确实不熟悉。不过这个人要熟悉厄古人的作战方式,熟悉骑兵的运用,同时有决断、不刚愎自用。最好在辽西的队伍里有一定威信。”

    皇帝也知道他不大可能对朝臣武将这么快就都熟悉了,所以转开话题问:“克尔各有没有可能不去辽西,直接入边墙攻击顺天府?”

    很认真地想了想后,李丹回答:“这种事不排除,但太冒险。

    他们离开自己的草场本身已够冒险了,千里跃进进入边墙,万一后面关隘被官军卡住出不去,那可就成笼子里的老鼠了啦,臣以为可能性并不大。

    也必他需要部民的支持和拥戴,夺取牛羊、人口、土地是一回事,可踏入边墙这件事上下不会那么容易支持他,他自己也清楚不能拿宝贵的人命开玩笑。

    以克尔各当前实力,五万精锐和十几万辅助兵,看上去人数不少,可也没到能和内地官军硬拼的时候。派些偏师牵制边军、并不断扰乱色延部,这倒很有可能!”

    “克尔各真的只有五万精锐?”皇帝有些不大相信。

    “陛下,兵部报告上说他起兵三十万,号称八十万。其实账不是这么算的。”李丹回答说:

    “据乞蔑儿父子讲,克尔各分布在那么广大地域上的所有部民,加在一起拢共也就四十万,哪来的八十万?

    号称的数字最虚,根本就是为了恫吓。兵部说的三十万其实不准确,香玉说实际出动的人数是二十七万。

    他的后方应该还有十多万人没动,其中有三万可战之士留着威慑布里亚人,我们猜测大多数是汉军。

    不过就算二十七万也是他全部人口的七成了,非常可观!这些人包括了做饭浆洗的女人、放牧少年、仆役和奴隶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