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抡才大典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 抡才大典

第(1/3)页

靖武九年春闱会试,朱瞻墡奉旨做总裁(也就是主考官),大大地出了回风头。

      本朝太祖皇帝出身大商豪族,所以定下规矩参考唐与前宋两代的科考制度。

      会试不仅仅是对经典学问的考较,同时还要对考生生活观察力,对文辞的运用、灵活思维和逻辑论述能力,以及其特长进行评比、考察和记录。

      相对于李丹以前所知的大明朝八股考试,不仅难度增加,而且更实用。这也是为何唐轩等地方官员更务实并且都熟悉各种法律、规则的原因。

      会试其实除了商京外,还有南京应天府(金陵)、西京西安府、北京顺天府四个考场,考生可以择方便处或就近参加考试。

      当然,考题是一致的,统一由科考总裁院出题,誊写四份后先后经过火漆和沥青的封装。

      然后放进四个花梨木裹铜边的“金匣”中,上锁后由翼龙卫监护送抵四地贡院,经过郑重的验封和钥匙交接仪式,再放进三层上锁的铜柜里。

      到学子们全部进入贡院考场那天,拿着三把铜钥匙的官员一齐到场,在翼龙卫监护下从柜中取出金匣。

      持有交接钥匙的学政官员打开匣子,再由翼龙卫核验并先后开启沥青封袋和火漆封袋,学政官员才能将考题取出并展示给学生们。

      这套流程不仅严密,而且规范,有力地防止了预先考题的泄漏。从出题、选题到皇帝御笔定题,直到考生离场的那天,与出题有关的官员全体集中居住在西湖上的杏花岛。

      好在吃喝不愁,风景又佳,一个月下来除去对家人思念其它倒也无碍,只当是休公假了。

      商京贡院的位置在距归德府府衙不远的“文部街”,东边是归德府学和睢阳县学,西边是文化坊,乃是全城文字最盛之处。

      二月初九学生进场,考试“经论”;十二日第二次进场考“策论”,十五日第三场考“判词”和“诗赋”。

      第三场是本朝特色,判词大多是考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双方对错及适用的法律条款,然后写一篇自己的判词。

      诗赋则考察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力、评判力和应题作品的敏捷程度。前者需要学生对市井生活、民风民俗有所了解,后者更多看应变和灵活运用文辞的能力。

      四个考场共取贡生卷一千一百六十名,其中商京三百五十名,应天府三百一十名,北平府两百六十名,西安府两百二十名。

      然后从中选择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优秀者成为进士,由各地贡院发给盘缠汇集到商京参加殿试。

      在北平和西安两府增设考场,是太宗皇帝为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南北之争采取的策略,因为争的内容之一就是当年太祖规定:

      南方士子(在应天府考试)和北方士子(在中京商丘考试)录取比例为六比四。

….

      在太祖时这个比例合适,因为北方长期战乱人口下降较多,而且文化上被前朝长期压制不如南方普及的缘故。

      但到几十年后的太宗时期情况已经改变,而朝堂上南方人多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