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进贤光复战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进贤光复战

第(1/3)页

听到这声音舒奶奶和崔氏一齐回头,见是个下巴上才蓄须的年轻巡检,身上穿着制式的皮甲,只胳膊上配着三道折线的标志,依着她们在船上请教船老大的说法,这是个上士。

    “给长官请安。”林子夫忙上前抱拳拱手,介绍说:

    “这两位是安仁同知李老爷讳着的母亲和姨娘,也是李三郎的婶母。我们听说余干战事已经平息,故而返乡来助乡亲恢复家园、建设桑梓。”

    这八个字是大大地写在码头检票出口墙上的,刚下船便被大家看在眼里,林子夫聪明,现成的拿来用,果然那陈巡检脸上便多了几分笑意。

    “欢迎、欢迎,李老爷和大公子战时毅然留下与小民同甘苦,我等亦是钦佩的。

    请夫人们稍候,我已经帮你们叫了马车,行李会立即安排人验关后送到贵府,请留下两、三位家人协助,夫人们等马车到后拿到入关许可便能够先一步入城了。”

    陈巡检话刚说完,就见两辆四轮的双辔马车沿着沙砾路“轰隆隆”地过来。前边座上的车夫和驭手都是灰布衣裳,头上戴斗笠。

    驭手两手一扯缰绳叫声“吁——”,两匹额头饰着鸟羽的马儿便稳稳地站住脚,然后驭手伸手拉了下座位边的一根杆杆,“吱”地声整辆车晃了下停在原地不再动弹。

    后面的李勤惊讶地说:“这车带刹车闸?”

    “哟,小公子好见识,居然知道刹车闸?”那驭手笑道。这时车夫从上面先跳下,指点着林子夫等人将随身的小件行李放进车厢后面的一个小门里。

    “这是李三郎的婶母一家,你们要小心伺候!”陈巡检说。

    “哦,那难怪了,失礼、失礼!”驭手忙在车座上躬身,并且用手指抬了抬笠帽的帽檐:“夫人放心,小的定然走得又快又稳,让您看看自家出的马车有多好使!”

    舒奶奶不解,看向陈巡检,他立即上前一步笑着轻声解释说:“咱们余干马车行的股份半数是李家的,所以他这样讲。”

    舒奶奶听了心中高兴,回头看了崔氏一眼。这时车夫开了车厢门请她们上车,舒奶奶探头一看,里面是两排座位,牛皮的座垫。

    车夫请她靠里坐在主位,两手边一侧是崔氏、一侧是新奇地看个不停的李勤。

    陈巡检过来殷勤地告诉四少爷,可以把腰间的宝剑摘下来挂在厢板的钩子上,这样坐着舒服些。

    三名大丫鬟坐在对面,车夫关上门、合上手闸回到前面驭手身边座位上。然后外面的人吆喝了声,车子“咯吱”地响了下,轻轻一晃,开始走起来。

    李勤感觉到舒氏的紧张,笑道:“母亲不必太紧张,你看它走得多快,多稳便。三兄做出来的东西错不了!”

    “你知道这时三郎做的?你怎么晓得那个什么刹车?”崔氏好奇。

….

    “三兄和陈家三郎商议做马车时,我在旁边见他画图来着。

    他说过要安个刹车片,木头或者皮革制的,需要停车时拉手刹闸将它按在轮毂上,轮子受阻不能转动,车便停下了。”李勤颇有些自豪地说。

    南关里都是新起的军营,有个大胆些的丫鬟问了车夫,才知道大批鄱阳来的官军要南下,这是县里为他们宿营准备的。两位听了满心欢喜。

    一路进南门发现两边的人都在忙碌,所有人都高高兴兴地,不知他们在乐呵什么。李勤先发现了异样,探头从车门朝路面上一看就“咦”了声。

    “怎么?”崔氏忙问。

    “母亲、姨娘,你们没觉得这车一路上不颠簸吗?好像底下没有石头似地。我刚探头看了眼,真的没有,这路面全是沙子!”李勤说。

    “怪不得,这不知又是有什么奥妙?”

    舒奶奶苦笑:“这离开几个月,怎么好似走了几年,回来连自家住的地方都陌生了?”

    车在门口停下,马上就有林子夫从后面车上下来去叫门,吃惊的留守家人们马上跑出来,就有人赶紧去内宅通知大少奶奶。

    车夫已经下来,小跑到门前开了手闸的搭子,放下步梯。丫鬟们先下来,又将主人们陆续扶下车。

    “阿弥陀佛,总算到家了!没想到这样快。咱们今早从洪都上船,现在居然已经站在家门口,真是难以置信,好快呀!”舒奶奶拍着胸口说。

    “姐姐,是不是有点像做梦一般?”崔姨娘凑趣说。

    正说着,大少奶奶王氏在丫鬟们搀扶下出现在大门内:“母亲、姨娘、四叔,你们怎么竟回来了?也不先派个人来说一声?”她又惊又喜地问。

    “诶哟,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去!这样子怎么能见人?万一动了胎气那可是我的罪过!”舒奶奶急忙叫人伺候她回屋,说:

    “我们回自己家有什么,非是外人何须兴师动众?我叫管家来安置,不劳动你。”说着回头叫林子夫,让他吩咐各人各屋原样归位,又问:“马车还在么?”

    “还在,等着卸完行李、结了账便走。奶奶可有什么吩咐?”林子夫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