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奥斯卡来袭_催泪系导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奥斯卡来袭

第(1/3)页

说到奥斯卡,就不得不说,奥斯卡的那一系列的前哨奖了。

  好莱坞有一条潜规则,或者说是奥斯卡的潜规则。

  早年很多国内电影人根本不明白,只是觉得,奥斯卡应该是艺术的,是公平的,只要电影好,拿奖就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实际上呢?

  奥斯卡金像奖,艺术性的确有,毕竟,人家颁发的奖项,给到的都是相对文艺的电影。

  除非是票房狂拽炫酷吊炸天,划时代的作品,否则的话,的确是如此。

  奥斯卡曾在颁奖典礼前宣布为了缩短节目的时长,将四项大奖移至广告时段,在引起业界的激烈反抗后妥协。

  尽管每一年都有人在唱衰奥斯卡,但“政治正确”也好,“影响式微”也好,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观众来说,奥斯卡早已成为一个标准、一种权威。

  奥斯卡在华国的影响力来源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引进的大批老美的电影中,就已经包含不少奥斯卡提名电影。

  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好莱坞电影的扩张与发展,使奥斯卡在华国的认知度也远高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即便它代表的始终是老美而不是世界。

  而作为“一种电影标准”的奥斯卡,它的颁奖的标准又是什么?它似乎不像戛纳等欧洲大奖那样重视电影艺术、作者风格,但也似乎无意一味迎合大众审美。

  用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话概括,奥斯卡奖是“美国庸俗之经典”,也有人归纳奥斯卡“提名看实力,得奖靠运气”。

  在叫座与叫好之间,奥斯卡以自己的方式维系着微妙的平衡,而它的每一次选择,在“意外爆冷”亦或是“意料之中”等等的背后,暗含、博弈与输出的是奥斯卡、好莱坞,以及老美社会的价值观。

  言归正传。

  奥斯卡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奖项,但是同样的也是一门生意。

  任何人想要拿到奥斯卡,公关都是必然的。

  像这一次,迪恩影业的公关手段很简单很粗暴,直接给那些评委寄去了美其名曰,让对方观看电影的东西。

  有DVD,没有DVD播放器怎么行?

  因为奥斯卡评委很多,这也就导致了,奥斯卡有些像老美的选举投票一样。

  你看你选举要拉票吧?

  电影想要拿奖,获得提名,也同样的要拉票。

  而很多奥斯卡的评委,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把入选有资格被投票的电影都看过,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用脚投票的。

  这个时候,如何让他们知道这部电影,是第一项,其次,常年的公关也把这些评委们的胃口养了起来。

  不是所有的奥斯卡金像奖的评委都是大明星,都是大富豪,都是不差钱的。

  事实上,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生活的并不那么的富裕,甚至拮据。

  所以,别人送价值不菲的礼物,你不送,这说明,你不尊重我这个奥斯卡评委啊。

  而这在好莱坞,几乎已经是一种甚至不算潜规则了,已经是公开的规则了。

  用奥斯卡的老头子们的话说,别人公关,你不公关,那说明你不够重视奥斯卡。

  所以,这几乎是公开化的。

  奥斯卡的评选方式借鉴于美丽国选举,即偏好投票制。在世界上纷繁多样的电影奖项中,仅有奥斯卡和制片人工会奖采取这种制度,也因此,工会奖最佳影片常常被视为奥斯卡的前哨站。

  偏好投票制的具体操作方式就是给每个奖项的参选影片选出心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在这些影片中,第一名喜好度超过5%的就能够获得提名,超过50%的影片将脱颖而出,获得对应奖项。

  而除了最佳影片这一奖项可以由全员参与以外,其余奖项仅对应该行业的“评委”才能投票,比如最佳摄影的投票者都是摄影师,最佳导演的投票者都是导演......这就导致了一些专业的奖项会比较“排外”,一些跨界新人在评选中相对劣势。

  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更何况像奥斯卡这样的好莱坞年度总结大会。且不说获奖,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