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矿产国营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矿产国营

第(2/3)页

作甚。”曹变蛟冷哼一声,显然对这一个个鱼肉乡里的官吏没什么好感。

  他瞥了一眼会厅内的朱由检,随后快速收回眼神。

  同时、朱由检合上了这本《官吏定禄》。

  “呼……”长舒一口气,《官吏定禄》之中的内容并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前世的经历早就让他知道基层官员那些蝇头苟利的事情,更何况封建王朝中,实际上获利的手段都是大同小异。

  从陕西的事情爆发后,他就彻底明白了一件事,大明的官场即便整治多年,但依旧还是那么烂。

  数省官吏敢于侵吞赈灾钱粮,那天子脚下存在偷偷加收赋税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他和朱由校、毕自严等人想到的不一样,他们想的是地方官府用“耗羡”来鱼肉百姓,让朝廷背负骂名,而朱由检想要做的却是直接取消“耗羡”。

  仅仅取消陋规收入,这不符合朱由检的想法,他要的是彻底取消耗羡。

  如何取消耗羡?这点很简单,却也很难,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行业的诞生。

  银行……

  后世人都知道银行的存在、而与银行差不多的钱庄,实际上也是在明代发展起来的。

  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得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

  宋元明虽然专行纸钞,但民间百姓依旧在用银锭和铜钱,而这也导致了银、钱、钞三品并行,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大明宝钞经过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祁镇的骚操作,在民间几乎没有任何可信任程度,这是朱由检为什么不去追求纸币,而是追求钱币的原因。

  他要是用纸币发放俸禄,即便他的本意是好的,但百姓和军队、官吏们也会觉得自己吃亏,自己是被强迫的。

  政策这玩意,一旦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被强迫后,那就执行不下去,比如正统年间的宝钞贬值后,百姓根本就不管朝廷的严令,而朝廷也只能放松百姓,取消用银禁令。

  此后几代,哪怕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百官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再提及宝钞。

  没有宝钞,百姓兑换钱币不方便,因此钱庄就开始崛起了,而这便是大明版本的银行。

  到了朱由检这个时候,大明各地的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

  它们不仅参与金银兑换,还承包放贷,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

  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此外,若干小规模的兑钱铺、钱米铺等,在农村相当活跃。

  也就是说,朱由检要做的不是开辟一个新行业,而是要抢占一个已经半成熟的市场。

  大明两京十七省,锦衣卫的调查中,一共有二千九百余家钱庄,这些钱庄占据多少金银,这点朱由检不了解,但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指望朝廷承办银行,然后百姓络绎不绝的来存款,这个并不太现实。

  现实一点的手段是,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承办银行,然后给官吏、皇店员工、军队发放钱币来更迭币制。

  金融手段朱由检不是很行,但毕自严和李长庚、董应举这三个理财大家必然懂得怎么操作。

  朱由检只需要告诉他们币制的优点,以及银行承包放贷借贷,还有各种国债的规则就行。

  币制的问题不难,古代也有金银币,之所以不流通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三点,而第一点就是损耗大。

  首先古代中原王朝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所以钱币采用批量的模具铸造法,成型后再批量打磨。

  例如古代铜钱中间那个方孔就是方便将钱串起来集体打磨圆边的,因为圆边上有毛刺。

  打磨流通后,铜钱就能方便用绳子串起来,方便流通,而如果金银币也采取此法,则损耗太大。

  第二点则是相比较人口规模和面积,中原王朝的金银储备较少。

  人多金少,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量采用金银币交换是不可能的,而西方小国总共才几千来号人,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一个村,当然可以用金币进行交换了。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人口大约八十多万,鼎盛时更是一百多万,而同时期的君士坦丁堡约有三十万人,罗马只有五万人,巴黎只有两万多人。

  别的不说,光这一个城市,王朝就得发行数千万枚钱币。

  至于第三点,便是百姓太贫穷,因为土地兼并导致了古代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集中在贵族手中,因此普通民众穷困,用不上大量的金银币,所以“流通”不起来。

  这三点就是金银币不可能大规模流通的局面,而朱由检主要针对的也不是金银币,而是银铜币。

  如何减少地方官府的火耗,首先就是统一币制,将所有钱币收集过后,以纯银币,铜银币,纯铜币来构成简单的币制。

  币制不能大概,甚至连外形最好都不要改,这方便百姓接受。

  因此天圆地方的新币,将会成为大明的主流货币。

  银行的推行,必然和主流货币有关,而它的出现,则是避免了让官府自己运输赋税而借口提出大量耗羡。

  百官们贪,无非是利用规则漏洞,因为他们也知道直接贪等于犯罪,容易给人留下把柄。

  既然百官眼下用耗羡来制造大量陋规收入,那朱由检就慢慢把耗羡问题解决。

  只要把耗羡问题交给银行,那么这个问题就从政治问题,变成朝廷和银行的博弈了。

  “去传陆文昭,让他带来御马监和国帑库存金银铜的数量文册,还有天下各地的矿产数量,产量文册。”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曹变蛟立即去办,而朱由检也闭目养神等待。

  他之所以让陆文昭也带来矿产的文册和数量,是因为他即将进行下一规模的经济治理。

  矿产国有……

  要铸币,要大兴铁路,必然需要庞大的各类矿产,铁矿倒是可以官民共营,但金银铜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