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二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

第(2/3)页

以北三十里外的贾道站。

  在这辽阔的辽北平原上,上一群这么干的人,是冯胜、傅友德、蓝玉、赵庸、王弼、胡海、郭英……

  哪怕是李成梁,大多时候也是在长城内的清河堡聚集兵马,筹备好粮草才出塞。

  可到了熊廷弼和孙应元可好了,二人不仅不在长城内准备,甚至还跑到了贾道站旁边忽儿河北部囤积兵马、安排民夫,运送粮草。

  要知道忽儿河北是一望无垠的辽北草原,如果这种时候杀来上万骑兵,其危险程度不亚于萨尔浒之战。

  但问题是,这两人不仅到了河北,还连营垒都懒得驻扎,单纯用辎重车把大军和民夫围了起来。

  这一幕、如果放在万历中期,万历早就一脚把李成梁踹了,把二人扶持为辽镇总兵和巡抚了。

  不过二人跟在朱由检手下,可比跟着万历舒服多了。

  眼下的他们二人正在指挥数万民夫,在忽儿河畔洗米、蒸米,烘米,反复数次为军粮做准备。

  不远处还有人烧了一锅的醋,将一条条的粗布放在沸腾的大锅里,随后开始任由大锅沸腾。

  除了这些,不远处还有一片搭起来的屋棚,棚上尽是新鲜的白菜,而棚下则是不断燃烧的柴火。

  二者距离相距一丈,火烧不到蔬菜,但是可以将蔬菜的水份烘出来。

  总之,在熊廷弼的布置下,一套完整的军粮系统在这忽儿河北岸形成,而十二营,三万六千多名拱卫营的将士则是在忽儿河北部驻守,哨骑也放出了数十里。

  “十万斤干菜,三万斤醋布,十一万斗军粮,足够大军出征吃三个月了。”

  熊廷弼看着热火朝天的场景,不由抚了抚须,而孙应元也爽朗笑道:

  “经略准备的这些军粮,莫说牵制老奴了,便是北上打下信州城也足够了。”

  信州城是明初明军的塞外石堡,距离长城二百里,距离忽儿河一百七十里。

  由于冬季无法袭扰后金,因此熊廷弼他们一直在安抚山东蝗灾迁移而来的灾民。

  好不容易等到冬雪融化,他们这才发现,努尔哈赤这厮居然派莽古尔泰带两蓝旗驻扎在了信州城站,还将那里改为了亦东河城。

  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派人加固了辉发城,派岳托领兵八千驻扎,派代善领兵六七千人驻扎在了乌拉城门户的亦迷河城(长春)。

  至于老奴自己,按道理来说应该还有一万多的兵力在乌拉城内驻守。

  这样的布置,足以说明了,努尔哈赤大概率是预判到了他们会进行扫北之役,或者进攻后金。

  不过、即便他们这样布置了,但熊廷弼也丝毫不惧。

  别看眼下辽东经过调派和裁撤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营。

  但熊廷弼可以拍着胸口打包票,这二十七个营、八万两千人不到的战斗力,比当初复辽之役中那三十万明军的战斗力还强。

  这不是吹嘘,而是每个都督府都在走的过程。

  复套之战的时候,大明纸面兵力高达二百万,而眼下大明的兵力只有不到八十万。

  可是后者可以横扫好几次前者,甚至死伤不会达到两成。

  三年的装备更迭,充足的军饷和饭食,让明军各都督府的战斗力都极大的提升,尤其是东军都督府。

  这次的扫北除了他们这一路,还有建州县的卢象升一部。

  全部加起来,总共兵力是四万两千余人,不过卢象升那一部主要是缓慢行军,吸引辉发城岳托的注意。

  倒是他们这一部,说是佯攻,但佯攻能不能打成主攻还得看他们自己。

  所以、熊廷弼这厮的想法还是把佯攻打成主攻,最好是先把信州城站打下来。

  他之所以这样想,不是因为想要捞功劳,而是因为山东灾民。

  从朱由检下令开始,山东灾民的不断迁移,导致了辽东的人口开始北移。

  眼下辽东人口已经突破五百万,而按照山东报来的灾民数量,或许年底辽东人口就能达到六百万人。

  大量人口进入辽东,除为辽东地区补充了劳动力,进行了大规模垦荒外,还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新物种带入了辽东。

  以河南移民为例,河南人到进行垦荒后,并没有听从辽东当地官员和农民的话,而是自己摸索着种植各种作物,最后搞成了第一年简单开荒,然后种荞。

  第二年深耕,焚烧野草、秸秆后种麦。

  到了去年,已经来到辽东第三年的诸多河南人,已经开始种粟了。

  今年春种已经开始,而他们在见识到了镇江一带朝鲜移民种植水稻后,更是将辽东传统种麦、粟、蜀黍的手段摒弃,开始大规模的放水入田,种植水稻。

  在他们之前,基本没有辽民知道,辽东这地方还能种植水稻。

  不仅如此、他们知道如何审定土地的干湿,区别作物的种子,使得地力不虚耗,秋获时尽收美满之结果。

  伴随着这些先进生产种植技术和新作物品种的传播,外来移民使得辽东地区作物产量提高,品种日渐丰富,农业亩产也开始逐步提升。

  只是由于消息的闭塞,尽管一些河南饥民和北直隶的移民在尝到了黑土地好处后,写信回寄给家乡人,家乡人却依旧保持怀疑态度。

  这样的怀疑,加上朱由检降低了迁移辽东之后的粮食标准,导致了地方迁移困难。

  不过熊廷弼还是选择相信百姓,别的不说、只要他们打下信州城,那么信州城到长城这数千万亩平原都可以得到开发。

  因此、熊廷弼才选择从贾道站出征,因为贾道站以南的数百万亩平原地带,已经迎来了他们新的主人,山东的近二百万饥民……

  想着逐渐繁荣的辽东,熊廷弼脸上的笑容也止不住,而孙应元见状则是聊起了佯攻的事情:

  “这次我们这路兵马,三万六千多人,六百余门五斤炮,二百余门十斤炮。”

  “按照老奴的性子,他恐怕会让莽古尔泰抛弃信州城站。”

  “也不一定。”熊廷弼摇了摇头道:

  “老奴的兵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