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回:终结章 中【重头戏,比结局还要紧】_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网文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9回:终结章 中【重头戏,比结局还要紧】

第(2/3)页

搏的就是命!

      

        刘夫人的来访,犹如一场及时雨,既解了疑惑,又宽了心。

      

        许是最近思虑太过,明兰浑身不得劲,脚面肿得像馒头,脸上浮得像挨了两耳光,脖子凸起细细的青筋,活似被人卡住了喉咙。

      

        摸着她身上突起的骨头,崔妈妈唉声叹气——多少年辛苦喂养呀,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明兰歉疚的抚着肚皮,记得怀团哥儿时,哪怕连道都走不动了,也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这回却弄得这般……手掌贴着腹部,感受那稳健有力的胎动,慢吞吞的,却很规律,好像八十岁的老爷爷在踱步。她笑了,“这孩子,将来定是个慢性子。”

      

        崔妈妈没有答话,她盯着明兰的肚皮,掰着手指算日子。

      

        其实明兰已至产期,可历年有眼色的婆子都说隆起没下去,胎儿还未落入盆骨;请张太医来瞧后,道大约还要七八日,最多十日,十一二日也没准——险些叫崔妈妈打出去——尽管他说的确是大实话。

      

        (林太医曰:大夫这种生物,从来到世间那日起,每个毛孔都滴着医术和口才。)

      

        产期稍有延迟是正常现象,明兰也不心急,只安安心心的歇息养胎,对崔妈妈的指令无有不从,努力恢复到吃吃睡睡的作息状态。

      

        外头解开戒严后,各路亲朋陆续来探望明兰,顺带瞻仰下那犹带着暗红血迹的大门和石阶,头一个上门的居然是盛老爹!

      

        明兰吓了一跳,盛紘也吓了一大跳,自打小女儿进了寿安堂,都白白胖胖多少年了,乍然一副枯黄瘦弱的模样,他忍不住道:“当初我就说,嫁武官多少不便,到底不如许给文人的好,偏你娘乐得忘乎所以,一口就应了!”

      

        明兰呆呆道:“爹何时说过这话?”她怎么从没听说。

      

        盛紘似乎意识到口误,轻咳一声,支吾道:“……当初……来给如兰……咳咳,说亲时……”

      

        明兰恍然——是顾廷烨当初来盛家行骗……哦不,提亲时。

      

        想着,又斜眼去瞄盛紘,心道您拉倒吧,其实您当时心里也乐得很,不过道行高深,比王氏含蓄罢了。

      

        时光如箭,转眼团哥儿已能打酱油了,盛老爹也两鬓斑白,明兰忽的全不记恨了,笑得露出两颗白生生的牙齿,挥着小手绢送故作威严的盛老爹离去。

      

        好罢,这个极品爹虽各种不靠谱,曾为了新家庭忘记嫡母,为了小三忘记原配,后来又为了前程忘记‘真爱’……不过,也用了十几年了,凑合得了。

      

        上午送走爹,下午女儿就来了。

      

        袁姐夫亲自护送,尚未显怀的华兰婷婷袅袅的走进屋来,一见明兰就红了眼眶,扶着门框哀声道:“你个不省心的小冤家,怎么这模样了,若叫老太太瞧见,还不定多心疼呢!”

      

        明兰晃了晃,险些歪倒在炕上。这等娇嗔啼哭的做派,长姐便是十几岁时也不曾有过,一时适应不良。

      

        自打怀了这胎,华兰忽多愁善感起来,见花谢就哽咽,见雏鸟离巢就含泪,风吹起几篇落叶都要伤心一阵,偏袁姐夫如今很捧她臭脚,夫妻俩自得肉麻有趣。

      

        “大姐夫不用外头忙么?”明兰疑惑。

      

        华兰撅着嘴:“我要来瞧你,他不放心,便跟上头告了半日假。”

      

        “这档口!京城里哪处不得用人,你……你……”明兰痛心疾首,“你们就可劲儿的作吧!”

      

        话说这回变乱,人人倒霉,袁姐夫却时来运转。

      

        他在五城兵马司中官职不低,却未受收买,腾安国正考虑着是否该提前除去,谁知袁姐夫因惦记马场生意,告假说要去口外,腾安国乐不可支的当即准假。

      

        回家后,忽闻华兰有孕,袁姐夫乐傻了,死活不肯离开,便躲在家中陪老婆,结果全程赶上京城动乱——领一帮小兄弟,猛然间杀出去,居然立下不小的功劳。

      

        同样运气很好的还有墨兰老公,作为父丧的丁忧人士,完全没受到波及,还领着家丁帮邻街人家打退了趁火打劫的蟊贼——永昌侯府的邻居,非富即贵,梁晗一时赞誉不断。

      

        “这回后,五城兵马司必得好好整顿一番。你姐夫说,四妹夫,怕有机会出头了。”华兰慢条斯理的剥开一枚粽叶蜜饯,“唉,若墨兰懂事,好好过日子,以后也不见得差了。”

      

        唠嗑毕,又叮嘱明兰好好养胎,发挥完长姐情怀的华兰,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其后两日,煊大太太,狄二太太,甚至康允儿也来探望,始终无人提及太夫人;段钟耿三家女眷是一齐来的,每个都带着大包小包鲍鱼人参,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劲的说明兰于乱中且不忘她们,足见仁厚。

      

        其中耿太太尤其激动,拉着明兰连连道:“妹子是可靠的,下回我一定全信妹子的话,不然也不会吃那番苦头!”

      

        钟太太假咳一声,轻捅了她一胳膊:“哪里还有下回,以后就天下太平了。”

      

        耿太太自知失言,却不肯服输:“就你心眼多,我说的是旁的事,什么翻修宅邸呀,待人接物,以后都信妹子的。”

      

        见两人这般,段夫人摇头笑道:“你们俩呀,一道吃过那么大苦头,也算共患过难,还闹个不休,等将来做了祖母曾祖母,我看你们还吵不吵!”

      

        明兰听得有趣,四人一齐大笑——至于这几日究竟在宫里吃了什么苦头,这三人却谁也不肯说。

      

        到了变乱后第九日,刘正杰终于将全京城肃清,连隐藏在四方边角的渣渣清除干净,或格杀,或擒拿,多数赶出城外,由埋伏在城门外的郑骏驱至东面。

      

        叛军想着,毕竟京师卫戍不好离开太久,便与一道被算作逆贼的散碎蟊贼,共一千多人,团团聚于城东三十里的落山坡,稍事休整,谁知忽杀出一支彪悍铁骑,堵住山谷口,霎时漫天火苗箭矢,一片血海。

      

        天色昏黄,明兰坐在饭桌前,慢悠悠的喝着鸡汤。

      

        隔着半座京城,三十多里的京郊坡地,仿佛也能听到落山坡的震天杀声,远远漫起滚滚浓烟,其间金赤的火焰傲然闪动,天色愈暗,火光就愈亮,似是故事里的神仙,身披战甲,踩着烽烟雷鸣,下凡来诛妖降魔。

      

        巳时的梆子声咚咚传来,因白日睡太多,明兰此刻了无睡意,便摇着把大蒲扇,坐在廊下仰头看那浩渺繁星。树叶带着古朴的清香,丝丝钻入鼻端,星星点点的萤火虫颤颤悠悠的在檐下扑腾,飞蛾在水晶灯罩上轻轻拍翅,发出仿佛书页翻动的声音。

      

        睡意渐渐上涌,正想起身回屋,明兰忽听见园子里一阵吵杂,似是惊喜的欢呼,不等她反应过来,只见一个黑乎乎的高大身影站在庭院那端。

      

        那人停了停,一步步的走过来,宽阔的肩上撑起暗红色大氅,两边露出金光闪闪的狰狞猛兽,两头虎首张口,齿锋尖利欲嗜。

      

        透过繁茂的枝叶,稀疏的月光照在那人脸上,身上,猩红的浓稠凝结在暗金的铠甲上,满脸浓密的络腮胡子遮住了大半面庞,只一双黝黑的眸子,明亮炽热如昔。

      

        明兰觉得嗓子发干,心头乱跳,握着扇柄的手心有些黏,思念太久,以致反忘了初衷,一旁的小桃绿枝在说什么,她全然听不见,只那么一动不动站着,定定望着他。

      

        胡子缓缓走近,哑声开口,头一个字却先破了音:“……我,我回来了……”

      

        仿佛远方擂鼓,低沉鸣动,隐隐传来惊心动魄的消息,幽香凉爽的庭院中,飞蛾的扑扇声,叶尖露珠的滴落声,明兰耳畔寂静,忽然不知此刻是梦是醒。

      

        是不是适才在廊下,已经睡着了,此刻只是梦中……

      

        胡子一个大步上前,用力抱住她,扑面而来的血腥与尘土气息,捏得发痛的肩和臂,才让她清醒过来。她呆呆的去摸他的脸:“哦,你回来了。”喉头堵住了似的,千言万语,此刻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胡子搂了她良久,捧起她的脸,“你想说什么?”

      

        明兰愣愣的:“仗打赢了么?没落罪罢。”

      

        胡子咧嘴笑道:“都赢了。我率一骑人马连夜赶回来的,张老国公还在后头压阵呢,有俘获,首级,还有羯奴单于的虎头金帐!”

      

        明兰想笑,又想哭,傻在原处,像忽然被老师叫起来小学生,一副呆相。

      

        胡子搂着她坐到廊下,摸着她枯黄干裂的头发,怜惜道:“……你丑了。”

      

        明兰立刻清醒了,用力捶他肩膀,狠狠道:“你还不是一副恶鬼模样!”

      

        大半年的风餐露宿,征讨杀戮无尽,数日连夜驱马狂奔,继而一场厮杀,胡子也消瘦憔悴极了,颧骨高高耸起,眼眶深陷,配上漆黑的面皮,一脸的凶神恶煞,与恶鬼颇有几分神似——和枯瘦干黄的明兰,倒很登对。

      

        夫妻对坐,有太多话想说,反一时想不出说什么好。

      

        胡子一遍遍巡梭明兰,目光从脸上,身上,到硕大的肚皮上,“……我真怕……”怕她不测,怕她生病,怕她忧心……“兵败之事,我该早告诉你的,免得你担忧。”

      

        说不介意是假的,可又能怎么办呢?“你不告诉我是对的。”顿了顿,她接着道,“你听闻郑大将军的事了吧?郑老太爷和老夫人,三日内全没了。”

      

        胡子叹道:“可惜了。郑大哥最是孝顺……他是裹着孝,领兵出城伏击的。”

      

        明兰默了会儿,才道:“君不密,失国,臣不密,失身。这道理,我懂。”

      

        若说亲近,郑家父子是骨肉至亲,几十年父慈子孝;若说忠心,郑老将军一腔赤胆,铁骨铮铮;更别说郑老夫人一辈子与世无争。纵是如此,不能说,就是不能说。

      

        这是血的规则。

      

        作为家人,能做的,不过是信任和坚强。

      

        “何况,薄老夫人曾说过,做武将家眷的,若男人真战死了,也没什么好寻死觅活的,拉扯孩儿长大就是了。”明兰语气沉重。

      

        胡子毫不犹豫的点头,“这话是没错。不过……”他忍不住道,“也别事事都学薄老夫人。”

      

        “这是为何?”她深深觉得薄老夫人乃一代奇女子,每回祸事,她都能神奇的避过。

      

        “薄老帅少时无家无恃,一书香门第机缘巧合,受其大恩;是以当薄老帅求娶那家女儿时,人家不好回绝。可那姑娘不乐意,天天等着守寡改嫁,老帅说,便是为这口气,他也要活得比婆娘长!”

      

        明兰听的发笑:“乱讲,我听说薄老帅也是名门子弟,不过家道中落而已。”

      

        胡子一脸‘成功人士总会有各种关于成长背景的美妙猜测’,笑道:“你听那胡说!薄老帅的老家在不知哪处的山沟沟里,自小连个大名都没有。升小校时,才连夜抓了个算命瞎子给改的名。”

      

        “那,薄老帅的原名叫什么?”

      

        胡子道:“小时听老爷子说过,仿佛带个‘狗’字,只不知是二狗,还是狗剩,抑或狗蛋什么的……”

      

        明兰笑得弯下腰去,胡子让她靠在自己怀里,一手牢牢包握她的手,另一手轻轻捋着她的头发,空阔安静的庭院,忽的宁馨可爱起来。

      

        静不过一会儿,侧厢响起幼儿的哭声,夫妻俩醒过神来,明兰摸着胡子肩上的金虎头,笑道:“团哥儿知道爹回来了,你先换身衣裳,再去瞧他罢。”

      

        “衣裳就别换了,领军武将无旨不得入京,我是偷着进城来的,先抱一抱儿子,我这就得赶回去……”

      

        后面的话明兰没听清,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半响,她才尖叫着:“你这是私自进城啊!你,你你……你有没有毛病呀!记挂妻儿,叫人递个话进来不就完了,干嘛非要自己来!你知不知道无旨入京是什么罪名!你当那群言官是摆着好看的呀!你岳父早不在御史台混了,没人罩着你啦!你个大傻瓜!你还看,看什么看……”

      

        胡子哈哈大笑,这时崔妈妈抱着团哥儿出来,胡子一把抱起小胖子,用力亲了几口,然后交还给崔妈妈,大步流星的转身离去,走前还摸了一把老婆的脸蛋。

      

        明兰怒极,用力将扇子掷过去,跺脚骂道:“你个大白痴!回去给我好好写谢罪折子,求得皇上谅解!老娘可没兴致去送牢饭!”

      

        回复的是一串响亮大笑,从外头远远传回院来,笑声敞明快活之极,仿佛这寂静幽夜,刹那已是春暖花开。

      

        明兰气了半天,忽觉自己双手叉腰,凸肚叫骂,不正活脱一把‘茶壶’么,睡眼惺忪的小胖子呆呆望着母亲,仿佛在惊奇——明兰忍不住捂嘴轻笑。

      

        ……

      

        胡子夜里回来过的事,不到天亮就传遍整座侯府,丫鬟婆子杂役连同管事们,好像忽然有了主心骨,各个精神抖擞,早早起来打扫庭院,整理花草,满府一片勤快火热的景象。

      

        明兰反有些懒懒的,身子发沉,提不起精神来。

      

        到了中午,武英阁大学士亲往城外颁旨,平叛的五百轻骑方能依序进城。

      

        因为胡子没刮胡子,尽管骑在最前头,满街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没搭理他,只把荷包鲜花什么的,不断往后头几个俊秀小将身上招呼。

      

        连老耿都得了几个,正乐呵着,冷不防在人群中瞥见自家管事目光炯炯,顿时吓的冷汗直流,在宫门前一下马,忙不迭的把荷包果子都塞给身边副将。

      

        金殿之上,例行嘉奖劝勉,规矩繁琐,继而议政……待胡子回家,已是天暗。

      

        刚牵辔下马,只见刘管事提着脖子等在门口,颠颠的跑上前来,“侯爷,您赶紧进去罢!夫人要生啦!”

      

        胡子心头一紧,拉回缰绳再度上马,勒马抬前蹄,轰然踢开正门,在所有人瞠目中,径直往里疾驰而去,在嘉禧居前下了鞍,扔了缰绳,三步并作两步往里跑去。

      

        却见主居周围俱是人,各个抬着脖子等消息;里头却被翠微清空了闲杂人等,只几个婆子丫鬟来来回回的端送热水,白布等,井井有条。

      

        胡子本想抬脚就进屋去看,却被一群婆婆妈妈拦在庭院,直道这个规矩那个忌讳,他是重规矩守礼之人,倒没硬闯;可心头烦躁不安,急的团团转,又无可作为,正一肚子火,忽瞥见一个憨憨的少年在树丛边张头缩脑,他过去一把揪住,喝道:“臭小子,你在这儿做什么!嗯……手里拿的什么?”

      

        石小弟怀抱一把条凳,遮遮掩掩,一愣神间:“呵呵……呵呵,这个……哦,我怕侯爷累,给你端凳子坐呢!”其实不是;但他十分敬佩自己的急智。

      

        谁知一旁侍立的顾全笑了起来:“石头哥,你就别唬人了,这是给小桃姐端的罢!”

      

        石锵脸上发烧,好在他生得黑,也不显眼;原绷紧面皮等着责骂,谁知胡子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忽拍着他肩,微笑道:“知道心疼老婆了,嗯,将来有出息!”

      

        未等他乐,胡子忽又补上一句:“从现下算起,夫人一个时辰内生,今年就给你办婚事,两个时辰,那就明年,三个时辰就后年。小子,依此类推罢!”

      

        石小弟傻眼,记得当年嫂子生小侄女时,足足折腾了一天一夜,适才刚过去两个时辰,这,这……呜呜,他不要七八年后再讨媳妇呀!

      

        见少年惊恐交加,面皮青白,胡子满意的撩开手——嗯,心里舒坦多了。

      

        屋中断续传出低低的痛楚呼声,胡子背负双手,在庭院里一圈一圈的走,直绕得石小弟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大约绕了两三百圈,屋里终于传出欢呼声,继而是细细的婴儿啼哭声,只见崔妈妈擦着手出来,满脸堆笑:“生啦!夫人生啦!又是个哥儿!”

      

        石锵紧抱条凳,差点喜极而泣;崔妈妈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心道这孩子倒比正经家里人的还激动。

      

        婴儿粉红娇嫩,被强盗似的亲爹抱在怀里却不害怕,淡定的瞥了胡子几眼,淡定的歪头睡去;因生他时,恰好一家团圆,便起乳名‘阿圆’,小哥俩刚好凑一对。

      

        胡子喜欢的不得了,一会儿赞儿子手指纤长,必是个会读书的,一会儿又说生得像娘,将来定然风度翩翩,张大后摘下京城第一美男子的名头!哈哈,哈哈……

      

        明兰累得满头大汗,正躺着歇息,闻听这话,没好气的翻下白眼,奋力砸了个枕头过去——皮埃斯,目前京城第一美男子的称号,仍由某齐姓已婚男子保持。

      

        胡子轻巧接下枕头,笑呵呵的坐在床头,亲亲妻子,又亲亲儿子,心中满足喜悦,忽叹道:“这会儿皇上若叫我致仕,我定一口应下。”

      

        此后几日,胡子忙的甚至见不到清醒状态的妻儿。

      

        远征大军尚在外头,更别说甫平息变乱,暗底下还有多少从逆,多少要犯潜逃,如何处置圣德太后和睿王母子……商讨捉拿叛贼余党,抄家缉拿,三司会审,入罪定名,布防京城等等等,拉拉杂杂一大摊子,胡子日日是鸡叫出门,猫叫回家,连剃胡子的功夫都没有。

      

        如此折腾了三四日,到了第五日,皇帝终于良心发现,放郑大将军回家奔丧,另几位重臣也各得了半日的假,还是轮流的。

      

        郑家置好灵堂后,可怜两子都不能在亡父亡母跟前守着,总算长子儿女不少,好歹撑住了场面——其实,哪怕没有儿女守灵,端看日日祭拜之人串流不止,热闹红火堪比菜市场,又有圣旨厚葬,就知郑家情势正好。

      

        煊大太太去过后,绘声绘色的将情形说给明兰听,聊解产妇闷闲,末了,迟疑得说了件事——那日落山坡激战后,检首论功时,从死人堆里扒拉出了顾廷炜的尸首,据说第一轮乱箭齐射就死了;将尸首送回宅子,太夫人当场晕死过去,醒来后,大半个身子动弹不得。

      

        明兰不欲多语,淡淡道:“薄熙小将军家学渊源,他领的箭阵自是凌厉无双。”对这种明火执仗要害她母子性命的人,管他去死呢。

      

        煊大太太笑笑,也不再多说。其实照她看来,来探望明兰母子的贵家女眷不见得比去郑家祭灵的少,可见顾廷烨眼下圣眷正隆,而那顾廷炜居然敢邀集山贼上侯府杀人放火,何止胆大包天,简直疯了,傻子才会替他家说话!

      

        次日,总算轮到胡子休沐,午间便与明兰在炕上用饭,炕桌上摆一盘清炒芥兰,一碟蜜汁胭脂鹅脯,一条鲜美的清蒸鲈鱼,另一大盅荷叶口蘑鸡汤。

      

        胡子吃相凶猛,吃得八分饱才撂下筷子,微微叹气道:“说起来,这竟是回来后,与你吃的头一顿饭呢。”很伤感,很感慨。

      

        明兰盯着他的脸:“你什么时候去把胡子刮了吧。”

      

        “这段日子,你都一个人吃饭吧?”继续伤感。

      

        “你胡子上没挂汤么,要不要巾子。”

      

        胡子不悦了,瞪眼道:“你就不能好好说话么!”

      

        “好好好,我说我说……我说什么呀我说。”明兰咬着筷子想半天,“我挺着个大肚子,一不能踏青游玩,二不能吃酒看戏,连拜佛都怕庙里人多冲撞了……每日都是吃饭睡觉看账管孩子,日复一日,有甚好说的……你这一去就是半年,行军打仗的见闻可不比家里的鸡毛蒜皮精彩得多么?还不若你说我听。”

      

        不知怎的,这句话像把闸刀,一下关掉了胡子的说话兴致,胡子沉默了许久,才平淡道:“有件事,早就该跟你说了,一直没功夫……曼娘母子……”

      

        他顿了下,明兰提起一颗心,“找到我部大军处了。”

      

        明兰艰难地咽下米粒,“那,然后怎么样了呢?”这家伙真可恶,说一半留一半,极端缺乏讲故事的基本素质。

      

        胡子正待开口,外头忽传来顾全恭敬的声音:“回禀侯爷,耿大人到了,在门房等您呢。您是这会儿过去呢,还是请耿大人等会子?”

      

        皇帝的假不是白给的,其中一个重要行程就是去郑家祭灵,是以同日放假的顾耿二人相约结伴齐去。胡子稍稍沉吟,看向明兰道:“不好叫老耿等,他家也是一大摊子事等着,我们早去早回。晚上把蓉丫头叫来,咱们一家人吃顿饭。”

      

        “哦,那好吧……”明兰耷拉着耳朵,不情不愿的嘟嘴,被吊起了胃口,断在此处别提多难受了。

      

        胡子翻身下炕,整理衣装,转头瞧见她失落的模样,好笑的摸摸她的耳朵:“也没什么大事,跟咱们过日子干系不大,你若耐不住想知道,我去叫谢昂那小子来跟你说。”

      

        明兰略一迟疑,随即用力点头。天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难道要吊她一下午的胃口?既然他敢让个外人来说这事,那她就敢听!

      

        胡子出门后,夏竹和小桃合力撤下饭桌,换上个半旧的如意菱角边小炕几,夏荷从外头拿进几个晒得滚烫的靠垫,塞到明兰身后,顿时腰后一片暖热熨帖的舒服,又指挥两个婆子搬了架两折的八仙过海绡纱屏风放在屋子正中间。

      

        女孩们堪堪收拾停当,绿枝领着顾侯的贴身侍卫,小队长谢昂进来了。

      

        谢昂跟随顾廷烨多年,生死阵仗也见得多了,此刻却红着脸,拧着手,活像个刚过门的小媳妇,隔着屏风给明兰行过礼,绿枝给他搬了把凳子坐,高高大大的小伙子,偏身只敢坐一半,那姿势别提多秀气含蓄了。

      

        “谢小兄弟,别拘束了,你跟侯爷这么多年了,就跟自家亲戚一般。”明兰努力放柔声音,企图使他轻松些。

      

        “不,不敢……小的……亲戚,怎敢?”谢昂头都不敢抬,明明隔着屏风什么也看不见,他却死活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敢动。

      

        明兰继续道:“侯爷跟我说了,过两年再给你谋个好出身,将来成家立业就好了。”

      

        “不不,不必……我娘说,叫我多跟侯爷几年……眼下就好,就好。”谢昂一边辞谢,一边在肚里哀怨侯爷为甚给他摊上这么个差事,主母和侯爷的前任外室——多尴尬的话题。

      

        明兰又柔声说了几句,见谢昂始终羞羞答答,终于泄气道:“侯爷忙得厉害,叫你跟我说说,你就说罢。”

      

        谢昂目光茫然:“说?啊!哦……那事儿……”他心中一团乱,“这个……从哪儿说起呢……”

      

        屏风后传来平静的声音:“就从你见到曼娘时说起罢。侯爷说,还是你最先发现她们母子的。”

      

        谢昂叹口气:“也不算发现,实是……”他停顿了下,似乎在想如何措辞。

      

        “那是刚收复西辽城不久。前段缩在草甸子里,装了大半个月的孙子,总算在粮草耗尽前引出了单于大军,血战一场后,咱们大获全胜,可也死伤不小,便到西辽城里休整。那日,神箭营的小薄将军忽来寻我,说他帮着去城北土窑给饥民放粮时,遇到一领着病重孩童的妇人,自称是咱们侯爷的家眷,说的有鼻子有眼……”

      

        谢昂咽了口唾沫,想去窥伺主母的脸色,结果只看到屏风上的吕洞宾正在自命风流的捋胡须,何仙姑看人的眼神很风骚,他只好继续道:“我吓了一跳,赶忙过去看,谁知竟是曼娘姐……呃,我早先在江淮时就识得她的……”

      

        那时,曼娘处处以顾夫人自居,着意结交车三娘夫妇等人,还非常主动的对一众小兄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也跟旁人一道起哄着叫过她‘嫂子’——想及往事,谢昂更不安了,再次想去看主母的脸色。

      

        结果,吕洞宾还在捋胡须,何仙姑继续风骚。

      

        “我不敢自作主张,忙回去报了侯爷。侯爷跑去一瞧,什么也没说,便把她们母子带了回去,可怜昌哥儿已重病的昏迷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