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吴三桂的决断(求订阅求月票)_大明之南洋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四章吴三桂的决断(求订阅求月票)

第(2/3)页

  对于这些人,大明一律采取的都是包容的政策!

  军队是一个大熔炉,也是最好的民族融合的地方。

  这些少民只要参军然后退伍,他们基本上就算是被汉化成功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朱宏煜来说,这些少民也是明人,都是他的子民。

  在朝廷制定政策时,自然不会对少民进行区别对待。

  只要有大明户籍,你就是明人,在朝廷眼中就是一视同仁的。

  作为一个帝王,这么点胸襟他还是有的!

  金昌杰用力点头说道。

  “好……我会去参军的!”

  中尉军官笑着点头。

  然后开始下令帮着狩猎队的收拾营地。

  在两只猛虎的攻击下,狩猎队的伤亡不少。

  死了两个,伤了有七八个,还都是重伤。

  若非这只明军侦查兵及时出现,狩猎队即使被那两只猛虎全灭,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中尉军官在顺带将孙强等人护送回村子之后,带着那两只猎到的猛虎翩然离去。

  但也给孙强他们留下了两只小的!

  这些老虎虽然是中尉军官一行人杀的,但孙强他们也是有出力的。

  自然能分配到一些猎物!

  他们都是军人,还都是在军中被灌输了很多荣誉观念的军人,还不至于去占一些老百姓的便宜。

  ……

  西域,叶尔羌城!

  年节前后,大量的吴周军官兵齐聚到了叶尔羌城,准备要一起庆贺新年。

  随着购自大明的军械到位,以及在西域收拢够了足够的粮草,吴周军这边已经做好了随时继续发动西征的准备。

  吴三桂身上披着一身蟒袍,端坐在椅子上,手中端着一杯热茶,不时的喝上两口。

  茶杯中泡着的是上好的云南普洱,吴三桂不知何时便喜欢上了普洱的味道。

  “父王,西征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现在还请父王敲定西征作战的作战目标。”

  吴应麒来到了吴三桂面前,开口请示道。

  从目前来看,吴周若是发动西征的话,一共有三个用兵方向。

  一是从西域转而南下,杀向天竺,攻伐莫卧儿帝国。

  二则是继续向西,向着布哈拉汗国,萨法维帝国的方向推进。

  三则是向北,向着哈萨克汗国以及老毛子的方向推进。

  目前,吴三桂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往哪边打。

  面对吴应麒的询问,吴三桂笑呵呵的说道。

  “那应麒你的意思是?”

  吴三桂想要询问一下吴应麒的意见。

  现在的吴周,吴应麒掌握着大部分的兵权,他的意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必吴三桂的意见的份量低。

  吴应麒闻言,略微沉吟了一阵,然后开口回答道。

  “启禀父王,要儿臣来说,我大军就该选择南下进攻天竺的莫卧儿帝国。”

  “天竺那边富庶且兵弱,再加上其子民对于外来者向来恭顺,是最有利于我大周在当地立足的。”

  阿三家那地方怎么说呢……

  对侵略者来说,完全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有钱,兵弱,且由于宗教和种姓制度的原因,民众的服从性还很高。

  只要外来侵略者选择尊重当地的宗教和种姓制度,当地便没有人反抗了。

  基本上没有抵抗成功过外来侵略的例子。

  只要侵略者一杀入天竺境内,攻破开伯尔山口之后,完全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

  是为最适合骑兵奔驰作战的战场!

  在吴应麒看来,没有比天竺更合适吴周立足的地方了。

  中国人在历史上,能为了防备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动用无数人力物力,在北方修建起了一道万里长城,将游牧民族隔绝在长城以北。

  可三哥呢?

  明明历史上被侵略了无数次,但就是一次也不长记性。

  但凡他们在开伯尔山口修上一座要塞,也不至于每次都是被侵略者长驱直入,然后灭国。

  吴三桂沉吟一阵之后,开口说道。

  “应麒和为父想到一起去了!”

  “为父早就已经派出商队,前往天竺打探情况,绘制舆图了。”

  “等到开春之后便发兵攻打天竺!”

  很显然,吴三桂心中早有定计,如今询问吴应麒,只不过是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

  天竺那边的收获季节分为夏收和秋收两季,其夏天收获的,大概就是小麦,土豆之类的冬季种下去的作物。

  而秋天收获的是水稻,玉米之类的春天种下去的作物。

  吴三桂现在的打算是,开春发兵,算上路上时间,以及攻城拔寨所需的时间,夏天差不多就能杀入天竺腹地。

  到时候正好就食于敌!

  否则的话,吴周军的军队与家眷,以及大量的战马所需的粮草就是一个大问题。

  要是全靠己方后勤转运的话,吴三桂觉得自己这一年多来积攒下来的粮草怕是不够。

  或者换个角度来讲,现在的吴三桂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游牧民族的一份子了。

  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发动战争打草谷,一定会是在对方收获的时候动手。

  这都是老传统了!

  吴三桂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到时候大军南下天竺,还是由应麒你来领兵!”

  吴应麒得了自己父王的许诺,喜滋滋的点头说道。

  “多谢父王信任,儿臣一定不让父王失望!”

  紧接着,吴三桂又询问了一下现在吴周军的兵力扩充情况。

  吴周军真正的心腹其实不算多。

  也就是原来的关宁军残部,以及后续收编的一些绿营兵。

  这些人里虽然也有满人蒙古人,但绝大部分都是汉人。

  数量大概有五万人上下!

  对吴三桂来说,五万战斗力强悍,并且忠诚可以保证的部队,才是他的根基所在。

  但是,西域太大,也太广袤了。

  光凭五万人,肯定是不足以对整个西域都形成有效统治的。

  所以,扩兵之事便不可避免了。

  而在西域,吴三桂也只能是想办法募集西域当地的民族成军。

  蒙古人,畏吾尔人,以及一些从高原上下来的藏人,都是吴三桂所看上的兵员。

  但这事依旧是交给吴应麒来负责的!

  现在吴周这边的政局大概是吴应麒负责军务,吴应雄负责政务。

  吴三桂直接躺平了,除非是有什么重大事项,否则他是不会出面的。

  吴应麒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目前来说,我大周现有新募军队二十万,基本上都是西域当地的部落的牧民。”

  “弓马勉强还算是娴熟!”

  “这二十万人已经完成了最基础的训练,只要我军需要,随时可以投入战场。”

  现在的吴周与其说是募兵,倒不如说是强拉壮丁。

  现在吴周的募兵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便是用刀子裹挟当地民众从军。

  在当地民众从军之后,便由关宁军押着这些民众上战场,不管是劫掠,还是攻坚,还是杀人,反正是要上战场。

  等这些新兵上过几次战场,手上都染了血,都尝过劫掠的好处之后,再严肃一下军法,这些兵便算是练成了。

  平时的操练虽然有,但以战代练才是最主要的训练方法。

  说白了,吴周现在强拉起来的二十万人,就是二十万手上染血的土匪。

  他们跟着吴三桂混,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劫掠发财。

  这样的一只军队虽然成分不好,但战斗力并不差。

  历史上无数的游牧民族都是靠这一招来迅速扩充军队的。

  吴三桂闻言,满意的颔首道。

  “趁着现在的功夫,再抓紧多裹挟一些军队。”

  “等到了天竺之后,我们在西域所裹挟起来的军队,就能成为我们的统治基础。”

  现在在西域,这些新兵和吴周不一定一条心,因为吴周在西域属于是少数派。

  但是,当他们杀入天竺之后,这些新兵对比起天竺本地人来,也就同样变成少数派了。

  到时候,他们也就只能紧紧的围绕在吴周政权四周,成为吴周政权最忠诚的拥护者。

  吴应麒闻言,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父王,若是这般的话,那军队所需的粮草怎么办?”

  西域贫瘠,能种地的地方仅仅只有伊犁河谷等有限的几处地方。

  而这么一小块地方想要养活整个吴周集团这数十万不事生产者,基本上就是在竭泽而渔。

  现在的吴周军,基本上就是靠军队四处作战劫掠,劫掠到了大量的物资,这才能勉强保证军队的粮饷不缺。

  如果周军再继续扩军的话,粮食将会成为其最大的阻碍。

  吴三桂呵呵一笑,然后开口说道。

  “没有粮食动兵去抢就是了!”

  “只要我们刮地皮刮的再狠一点,相信坚持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