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九月初七_我佛不渡穷比[修仙]笔趣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九月初七

第(1/3)页

东临城的人们忘不了八月十八那日,  大潮倾覆而下的毛骨悚然。滨海城沉陷,海族和万佛宗以海岸线为界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东临城顿时成了前线。

        八月十八后的几日里,  战争的阴影沉沉地笼罩着东临城,一些人们早早收拾包袱逃走了,更多人的人却困于各种原因,  只能滞留在这座城市。

        后来,  万佛宗提出三个月期限,压在心口的阴影减轻了些,  人们暂且松了口气。

        他们在等,等万佛宗的答案。万佛宗仿佛销声匿迹了,没有再出面公布一句话,  但也没有往东临城增派一分兵力。

        局势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东临城的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事件去烦,小市民也有小市民的日子要过。东临城的人们一边惶惶不安,一边暗自庆幸,  惴惴不安地过着,  城市的秩序渐渐恢复了。

        盛夏过去,天气转寒,  一眨眼便到了九月初七,霜降。

        天还没亮,  漫天大雾便罩住了整座东临城,  街道海面被雾幕遮得严严实实。西风像行将就木的老人,  从东临城朝着海岸的方向迟缓地挪着,  推着大雾一点点走。

        一丈不见人,  三丈不见影。

        两个蛟族明晃晃地走在街上,  也无一人发现。东临城的人们沉醉在崭新的一天,自我妄想着的平静地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一天。

        “六哥,东临城还剩这么多凡人,万佛宗哪像是要开战的样子?你就别担心了,今日那秃驴找我们,肯定是要同意我们的要求。”

        蛟幺扫视喜气洋洋的凡人,心下一阵鄙薄。

        蛟六也多看了两眼,眉头依旧绷着,神色不复素日的淡然,与天色一般沉重肃然,“不可大意,万佛宗的堂主不是个好相与的,老四就是轻敌才死在他手里。”

        蛟幺懒懒地应了两声,显然没把话往心里去。

        三日前,万佛宗执法堂送来一封请帖,请蛟族上岸一叙,地址定在东临城的酒楼,也就是八月十八拍卖会的那一家。

        请帖上没说理由,这也正是蛟六不安的原因。

        两蛟到酒楼一瞧,来的不只有蛟族,人族的势力代表齐聚一堂。

        蛟幺挑眉一乐,心里估摸着万佛宗必定会同意它们的条件,其他势力便过来做个见证。蛟六的眉头微微皱起,越发不安。

        蛟幺径直走向西瓜,招呼也不打,一屁股走在旁边,开口就问,“怎么?考虑好了?”

        其他势力的人面面相觑,眼神里藏着不解和好奇。来穆臣坐在角落里,嘴角噙着意味不明的笑容。封曜端正地站在他身后,眼神却一直往西瓜的方向瞄,似乎恨不得冲到前面听万佛宗的答案。

        蛟六一顿,硬生生收回脚步,转而朝窗台走去,倚靠在窗边。

        蛟幺莫名其妙地瞥了蛟六一眼,又扭头对准西瓜,催促道:“答应了早点说,下边的人也能早点放出来。”

        众人纷纷看向西瓜,大气都没多出一声,都在等着万佛宗的答案。九节竹会议上,西瓜放话说请他们看一出好戏。今日,他们都为好戏而来。

        龙族回归已成定局,然一码归一码,万佛宗会不会答应蛟族的条件又是另一回事了。

        答应了,各自安好,风平浪静。拒绝了,那是风起云涌,洪水滔天啊。

        一缕缕雾气流入酒楼内,流了几寸,又泄了出去。

        众人的心思都在西瓜上,没有注意到。蛟六靠在窗边,恰巧见着了。西风未改,这雾气倒是奇怪了。他斜眼往窗外望去,海雾愈浓、愈湿。

        白茫茫的雾气深处,冒出了一个庞大的黑影。

        蛟六突升一股陌生的异物感,就像是领地被侵占了。

        “三万年前,天魔入侵,盛京沦陷,短短半年,大陆东部尽数沦为焦土,赤地万里,人畜无存。若干宗门死守山门,百万修士以身殉道。时嗔怒禅三光任执法堂堂主,见此惨状,率能人志士挺身而出。纵使敌众我寡,勇而峙之,分毫不退,战至最后一刻,战至最后一人。”

        众人被西瓜的话带到了天魔大战的时候,他们轻轻叹了口气,脸上流露出怀念的神情。

        西瓜神情沉肃,拍桌而起,朗声继续说道。

        “三万年后,鄙人不才,承蒙恩泽,继任此位。虽德薄能鲜,亦有一腔热血,岂敢忘祖师爷之志,岂敢负万佛宗之名。区区犬狗叫嚣,哪能临阵脱逃?”

        “天道好还,盖人族有必伸之理,万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尔等胡奴,朘我族之资,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谓之当然。吾辈一退再退,尔等得寸进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人族苦尔已久,民心愤恨,声罪致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势必攻蛟。今日之战,非滨海城之祸,乃数万年之怨累积而成。”

        “兵出有名,师直为正,况志士仁人挺身而竟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