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杨少帅出招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杨少帅出招

第(1/3)页

刘宏升部登上进贤城头的那个晚上,宋小樵的水上机队大队从中洲进入白塔河。

    他们迅速在渭洲渡利用携带来的材料架设起三座浮桥,早已悄悄进入出发阵地的一营、二营组成的临编二旅开始井然有序渡河。

    潭中绡站在右岸的小丘上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队伍,摸着下巴上的胡子望向梅岭方向,心里念叨着焦丛虎可千万要按时到达会合地点。

    如果只有自己这点人对上杨星的五千部众,潭中绡还没打过这样以少对多的硬仗,心里有些犯嘀咕。

    在他们身后是试千户朱祁镇和增援而来的千户胡青,然后是赵重弼和他的中军。看着宋小樵的船队留下部分人,其余的继续向南航行,一身雕花皮甲的赵重弼长出口气:“半个时辰搭好三座浮桥,真乃奇迹也!水营功不可没!”

    “他们练习了半个月,这样的成绩还算可以。宋小樵出身湖西,却忠勇聪慧,大人可以多他,这人将来必是个良将之才!”李丹进言说。

    “你也不错,能教出这样的良才你本身就很本事。听说这主意又是你出的?”赵重弼用马鞭指着那桥笑吟吟地问。

    一般说浮桥大多都是用民船做底然后上面铺木板。

    民船规制不同高高低低,木板也薄厚不均,那样搭出来的效果就是人、马、车辆走在上头必须小心翼翼,与行走于深山峡谷相比危险性差不多少。

    李丹第一次见到这种“浮桥”就大皱眉头,其他人都觉得无所谓,浮桥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但李丹却坚定地认为这太影响过桥速度,而且这种浮桥对拥有大量车马的团练根本不是帮忙,简直是在帮倒忙!

    他用南门外遗留的浮桥做试验,结果一辆驷马重型货车空载过河,走到三分之一就被高度不同的船只卡住过不去了。

    第二个测试换成装载沙袋的普通马车,结果这辆马车竟是十二个人连推带扛走了小半个时辰成功过桥,那个班过去以后呼哧带喘歇了小半个时辰才恢复体力。

    “我们全军几百辆马车,诸君算算都过去的话需要多长时间?”李丹看着参谋部的众人一个个倒吸着冷气、咂着嘴低下头,当机立断决定重做新浮桥!

    李丹的方案是用梯形浮箱,有一丈四尺长、宽八尺和两丈二尺长、宽一丈一尺两种,前者走步兵和马匹,后者走运货的车辆。

    浮箱两两成对以合页相连,表面预制甲板。

    用时以舟载,滑入水中对折打开,然后每对之间又以几字形木楔勾连在一起,便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搭设起一座平坦的浮桥。

    而且该桥可长可短,拆卸时用工具敲开木楔各对即可分离,用龙门和滑轮葫芦组合又能轻易起吊到运载的舟船上,便于转移地点或再次架桥时使用。

    以前还只是水营的桥梁大队演习过使用这东西在东河上架桥,这次是第一回有部队踏上去,官兵都很新奇,兴奋地低声交头接耳,不时发出欢笑声。

….

    “看来,弟兄们很喜欢!”李丹满意地点点头,目送一辆驷马的重型货车顺利过桥后也松口气,向赵重弼拱手道:

    “那么卑职就此告辞南下,这边就拜托巡抚大人了!有事请多与献甫(赵敬子)商议。”

    “快去快回,这边尽可放心,倒是你们身入虎穴,难为大家了!”赵重弼还礼并说:“皇上在等你的消息,莫要令他失望!”

    李丹与赵重弼作别,最后看了眼源源不绝过河的部队,拨转马头向南而去。在他后面是随行的参谋和卫士们。

    所有南下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次豪赌,但正如李丹说的他们志愿参加这次的行动,并且也知道死伤的抚恤会比平时多一倍!

    余江是个小城,周长不到五里,按周制连城都算不上,只能算邑。要建浮桥,最合适的地方就在夏家渡,三条浮桥建好周涂带着骑兵连和三连做了次热身预演。

    他们作为南路先锋渡河长驱直入,占据五里岗切断了余江守军的退路。余江守军其实在城里的只有一半,另一半都在南城外水运仓守着粮食呢。

    城里发现三里外的江面上突然全是船,感到情形不对。正在讨论是不是该去打探的时候周涂他们就呼啸而过,紧跟着烟尘滚滚,二连、四连全力向北门冲来。

    就那么三里的距离,转瞬就到跟前了!江山军的头目们声嘶力竭喊:“关城门!”

    但是兵已经吓得迈不动步子,高粲一马当先将一名还在拔刀的头目撞飞,大吼道:“高钧然(高粲字)在此,降者不杀!”他一路冲到南门又穿了出去。

    南门听到北门叫喊还不清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